这是 陈铜的铜学会 第 116篇原创文章
最近有业内朋友反馈说
客户过往购买的分红型年金保险今年的分红数额较往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不知该如何理解?
我知道很多人以为自己购买了分红保险,就是多参与了一笔投资。
这其实是个非常错误的观念,
这个错误观念甚至会让你错失配置保险的重点。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探讨一下:
如何正确理解分红型保险。
分红保险,真不是“分红投资”!
要理解分红保险,
一定要先了解分红的分配方法。
当我们了解了分红保险的分红是怎么来的,
就能理解它并不是一种投资追求。
当前我国保险市场上常见的分红分配原则有:
资产份额法和三差益法。
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后者,三差益法。
三差益法的分红分配,来源于三个“差益”:
利差益,死差益、费差益。
也有极少数公司使用两差益或者一差益分红,
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大多数保险公司的主要分红是来自于利差益。
即:资产运用的实际利益率大于责任准备金计算所采用的预定利率时,产生的利益。
利差,
就是保险公司投资的实际收益与保险产品的预订利率的差额。
利差为正,就是利差益,
利差为负,就是利差损。
这么一说,想必大家就明白了:
分红分配的主要来源是利差益,
保险公司实际投资回报越高,
这个差额就越大。
但是大家也要了解,保险产品的资金运作
不是单纯的股票运作,
客户也没有签署风险自担的协议,
更没有“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提示。
保险产品由于它自身的属性,
必须得稳定经营投资,不能出现大幅亏损。
(除了投资连结保险这一类可以亏损的额产品)
所以保险公司会将大比例的资金投向诸如
同业拆借、协议存款、国债、
企业债券、金融债券,
这类收益安全稳定的渠道。
小比例的资金进入股票市场争取额外的收益。
进入股市的这部分资金,
在比例上会受到监管的严格限制,
在投资项目的考察上也十分严谨。
虽然近期监管提高了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金比例上限,
但将保费大比例投入股票中是不现实的,
能投入到股市中的资金只能是小比例。
所以保险公司的产品收益,
虽然各个公司有差异,
但是在本质上,依然是以安全为准,以稳为主。
这样的投资策略,
往往就会呈现出明显与市场平均稳定收益水平强相关的特征:
市场平均收益水平上升,
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可以上升;
市场平均收益大幅下跌,
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也会下降。
市场回报率普遍提高的时候,
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当然也相应上升,
我们获得的分红也会多一些。
市场回报率普遍降低的时候,
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也必然会下降,
分红就会减少。
甚至当保险公司的利差为零的时候,
甚至出现利差损的时候,
没有分红也是正常的。
说完分红分配,
我们再回到分红型年金险,
它的重点在【年金】而不在【分红】。
在我的新书《1小时搞定全家保险》中,
第52页我提到过:
“年金的回报首先是写在合同上的确定返还数字,然后才是浮动的分红和累计红利的再次升值。不要小看写在合同上的确定返还数字,虽然利率不高,但这是一个终身不变的承诺。在一个较长期限内承诺一定回报率且保证本金不丢失、不亏损、合同不作废的协议,不管回报利率看起来多么不起眼,都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操作。”
近期国家发行的欧元主权债券,
即使是负利率,都得到了无数追捧。
正是这个道理。
回到前面最初的话题:
“过往购买的分红型年金保险今年的分红数额较往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去年,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银行降低了利率;
今年,疫情的原因,经济环境受到巨大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
如果有保险公司分红险的分红没有降低,
这家保险公司才有问题。
说到底,
分红对于年金保险来说,就像是蛋糕上的樱桃。
投资回报高的时候,樱桃可能会变成草莓,
投资回报低的时候,樱桃也有可能变成葡萄干,甚至干脆没有了。
然而
我们购买年金险,
到底是为蛋糕还是为了樱桃?
你想获得高额回报的预期,
仅想通过一个投资方向、投资比例都受到严格监管的投资回报率与预定利率之差来解决,
这是做不到的。
所以
我非常不建议
消费者把分红险的分红当成一个投资重点。
因为分红险的重点不在于投资,
它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点在于:
1、如果你买的是一个较长期的储蓄型保险,每年的分红积累起来,滚动到你复利升值的这些收益当中,在未来也会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在你需要使用这笔钱的时候,会有更加充裕的资金支配空间。
2、如果你买的是保障类的分红保险,选择“交清增额”的红利领取方式。利用红利自动购买额外的重大疾病和寿险保障是无需考虑身体健康状况和年龄问题的。这点是分红型保障保险特有的亮点。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欢迎有兴趣的朋友给我留言探讨。
写在最后
如果一个家庭的整体投资收益完全依赖于分红保险的分红,
那么可以肯定的是,
这个家庭的整体投资收益率不会很高。
想提高收益率,
就要把资金投入到可以提供高收益的渠道中去,
而不是在以提供安全性为主的产品中追求收益。
要想尽善尽美,
资金不应该全投资安全产品,也不能全做股,对吗?
让资金各司其职产生的共同效果,
才是整体的资产搭配的最终良好结果。
这部分内容,
在之前的文章《“资产配置”的诊断与药方》中已有详细的阐述。